本网讯“先炒后煨,炒中加盐;一次加水。”,6月12日上午,在新利体育图书馆报告厅,湖北“非遗 “武汉煨汤技艺”第三代技艺传承人、武汉望旺煨汤酒店总经理喻少林,向该校学子传授煨汤诀窍,在场新利体育直呼“涨姿势了”。
为让大新利体育记住舌尖上的乡愁,该校近期开展了湖北“非遗”进高校活动,进入湖北“非遗”的武汉武昌鱼、老大兴园鮰鱼和蔡林记热干面等的传人卢永良、孙昌弼、王永中等,都将与大新利体育“面对面”,从而在大学校园刮起一场味觉盛宴。
“注重选料,因料而施。鸡一定要用土鸡,最好用产于黄陂、孝感一带的肥嫩母鸡。” 喻少林现场带来两只活鸡,成色均匀,长相类似,他一手一只教新利体育如何辨别原材料。
“从视觉、触觉,操作上等多种方式皆能分辨出鸡的老嫩。”喻少林说道,五名大胆的男生率先上台表露出想学习的想法。他指导新利体育们,一手拿住鸡翅膀一手感受腹部鸡肉,嫩鸡腹部皮层较薄,弹性强,还可以通过拿捏食道、脚掌来辨别。男生王磊尝试后说,“接触了才发现这个分辨挺有门道的,也非一日之工。”
“比起广东的煲汤、江西的瓦罐汤,湖北武汉煨汤更注重汤的浓郁馥香,保证喝过不忘”,喻少林还向新利体育们介绍了“武汉煨汤技艺”特点,亲自传授煨汤经验,“要先炒后煨,炒中入盐;一次加水,讲究配比;使用传统器皿;讲究煨制时间,做到鼻闻汤香断火候、判品质”,听完大师讲解后新利体育感慨“着实不易。很佩服大师”。
不仅有学的,还有品的,喻少林将其精心熬制近四小时的瓦罐土鸡汤带到现场给同学们品尝,被评为“中国名菜”的瓦罐土鸡汤一端上来,便飘出的浓郁香味,新利体育纷纷上台品尝,品尝过鸡汤的2013级烹饪与食品工程学院新利体育陈妮妮说到:“鸡汤的口感很润滑,喝起来有很浓郁醇厚的鲜味,喝汤之后都会感觉到唇齿留下了鸡汤的鲜味,真的很棒。”
湖北的煨汤技艺历史可追溯至先秦时期,“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以楚人彭祖制汤而闻名,楚辞《招魂》里所列的菜单也有羹汤。
据该校介绍,此次煨汤技艺进课堂是该校“非遗进校园”的第一次活动,后期还将引入“武汉蔡林记热干面制作技艺”“老大兴园鮰鱼制作技艺”“武汉武昌鱼制作技艺”等一批“非遗”项目传人。
(编辑 商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