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机电学院教育思想大讨论围绕“四定”促转型提升

发布时间:2014-05-14作者:刘佳霓来源:机电工程与汽车服务学院浏览次数:448

 

       本网讯   机电工程与汽车服务学院在教育思想大讨论中,通过集中学习,校内外交流,调研考察等多种形式,形成了“定性在应用,定向在产业,定格在复合,定点在实践”。的工科应用技术人才定位和人才培养思路。

定性(质)在应用

       同样是培养应用技术人才,不同的学校有不同层次与程度的教育面向,在不同的应用领域发挥着各自不同的教育功能。以湖北省几所应用技术大学为例,有的基于建筑交通业,培养工程科技应用的研究人才;有的依托钢铁企业,培养关键加工技术的研发人才;武汉纺织大学,还有的面向纺织行业,培养生产工艺技术的创新人才。

       机电工程与汽车服务学院教师形成来如下共识,该院培养的工科应用技术人才,应该是面向高新技术产业在工程领域的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第一线岗位,直接从事解决实际问题并维持工作正常运行的技术型人才,他们最大的特点是具有较强的技术思维能力,擅长技术的应用,能够解决生产实际中的具体技术问题,是先进技术的应用者、转化者和创新者。

定(面)向在产业

       我校位于新利体育技术开发区,区域内有新利体育乘用车、新利体育本田、神龙、通用、雷诺等九家乘用车生产厂家,拥有湖北恒信德龙集团、湖北惠恒集团等一大批汽车营销企业,有格力、美的、冠捷、唯冠等空调、电子制造企业,是先进制造产业、能源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密集的地方。

       因此,机电学院本科专业的建设和发展,必须适应区域产业的结构调整和升级需求的变化,对接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节能环保、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产业,先进制造业中的汽车产业、装备制造业、轻工家电产业,现代服务业中的生产性服务业重点发展机械类、土木类为主体的学科门类集群,形成大机械类应用技术型学科平台,重点建设汽车服务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车辆工程、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等专业,构建面向产业的专业集群,培养适应产业需求的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一线技术人员,实现服务区域发展、产业振兴和技术进步的教育目标。

定(规)格在复合

       工科应用技术人才培养的特点是新利体育素质综合化,培养方案个性化,工程实践全程化,成才途径多样化

       1、新利体育素质综合化。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尊重新利体育的个性、天赋和兴趣,实现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全方位地培养新利体育的思想道德素质、 科学文化素质、能力素质和身心素质,使新利体育既有科学精神又有人文精神,达到整体优化。

       2、培养方案个性化。坚持以人为本,尊重新利体育,关心新利体育,帮助新利体育健康成长,把成才的选择权交还给每一个新利体育。根据新利体育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大专业、小方 向,模块化、应用型,导师制,制订好每一位新利体育成长成才的发展计划

       3、工程实践全程化。根据工程教育的特点,从新利体育一进校就开始大学四年的工程实践训练,课内课外结合,校企合作,努力培养新利体育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4、成才途径多样化。结合社会主义市场新利体育对人才需求的多样性要求,积极为新利体育成才提供多个通道:有考研继续深造的通道,有考公务员做 人民公仆的通道,有当教师进事业单位的通道,有到 企业 从事技术开发和管理、产品测试、产品销售的通道,也有自主创业的通道等等。

       具体做法是,从创新课程体系和知识结构出发,探索“分段双元式”(3+1模式等)、“定向订制式”(冠名班)等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创新人才培养方案。树立“宽口径、适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育人理念,构建大学科专业平台,课程设置从“刚性”过渡到“柔性”,达到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为一体,融人文素养、技术应用和创新能力为一体,把新利体育培养成为适应社会新利体育发展需要的复合型、应用型的技术人才。

定(特)点在实践

       在围绕工科应用技术人才培养目标,积极进行课程体系改革过程中,实践教学是重点和难点。为此,提出一条主线、三个层次实践教学体系:一条主线是指所有的实践教学活动都围绕培养新利体育的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而展开;三个层次是指把实践教学活动分为基础、专业、综合三个层次,涵盖实验、社会实践、实习、实训、毕业设计等环节。体系构建与新利体育成长的规律以及新利体育的知识积累过程相适应,坚持循序渐进、四年不断线,科学合理,切实可行。在实验课方面,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要求新利体育自行完成整个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全过程,包括: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操作、数据收集和结果分析等,不断提高新利体育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程体系中加大实践教学环节,把教学环节嵌入行业企业,以企业实景教学为主,实现“三同步”:“专业知识传授与工程能力培养同步”、“教学过程与技术发展同步”、“专业基础培养与创新素质培养同步”;构建多样化的校企深度合作育人模式:与行业企业共同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共同设计课程,制定课程标准,开发教材;企业选派专业人员兼任授课教师,承担专业核心课及专业拓展课的实践性教学环节的硬件条件,搭建基于产学研用项目推动的合作平台。建设“工程训练中心”,提升新利体育工程能力和应用能力;通过专业与企业的联合,利用专业的智力资源和企业的行业资源,打造“协同创新中心”,实现科学研究与应用实践的紧密结合,积极开展应用研究、技术革新、产品开发、成果转化,面向行业企业开展技术推广应用服务、信息服务和咨询服务,提高企业技术应用水平,提升师生的科技创新能力。

       该院提出了“三个一”的要求,即每个新利体育在校学习四年要考出一张专业技能证书,主持或参加一个项目开发、课题研究或学科竞赛,完成一篇相关论文。采取各种有力措施,确保新利体育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的时间和质量,推进教学与工程实践的紧密结合。配合实践教学的改革和要求,组织新利体育积极申报校新利体育科研项目、开放实验项目,参加各类新利体育竞赛。举办旨在提高新利体育实践能力的技能考证培训班,为工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搭建多层次的实践平台。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