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武汉晚报2月21日讯(记者 金文兵) 新利体育烹饪与食品工程学院的黄伟老师,被选派参加中国第29次南极科考,在中山站做了15个月的“南极厨师”。他见证了我国第4个南极科考站泰山站的建立,见证了我国“雪龙”号科考船救援俄罗斯“绍卡利斯基院士”号科考船以及“雪龙”号脱困的场景。在此期间,他一直尽心尽力做好餐厨服务。昨天,黄伟老师向本报美食周刊独家披露了神秘的“南极食谱”。
吃,就是一门“心理学”
北半球是夏天,南极却是冬天。2013年下半年,大部分队员离开,中山站留下了27位越冬人员。面对漫漫雪原,面对黑暗的极夜,枯燥的环境,枯燥的工作,长期不见阳光,很多队员出现疲倦现象,口味变差,肠胃失调,消化能力下降;站上只有这么多人,大家又各忙各的,人际交流的范围又小,心情难免有些波动。
黄伟要负责一日三餐,有时还要做消夜,工作量很大。但他还是根据中医的食疗食补原理,精心设计菜式,变着花样做给大家吃,有时甚至是哄着大家吃。他把吃看得很重,把厨师这个岗位看得很重。他觉得,面对孤独、焦虑等“心魔”,让大家吃得舒服,可以减少很多心理矛盾,本身就是拉近队员情感的重要工具,也是平复队员心理的重要手段。
在端上美食的同时,他还积极配合站长动员队员按时到餐厅就餐,让大家多说几句话。他想方设法调剂食材,组织队员帮厨献技,各自做几道家乡菜,哪怕是一份家乡味的面条,也让众人多了一份新鲜感。重要的是用这个新的话题,勾起大家说话的欲望,让大家开心起来。
新鲜蔬菜,是一份“相思”
为了满足漫长的越冬需要,科考站储存的食物中,各种肉类占了大头。最多的是猪肉、鸡肉和牛肉,另有少量羊肉、兔肉、鸭肉等,再就是各种加工好的丸子。
这些食物吃多了,大家会腻,不太愿意吃。黄伟就从口味入手,使用各种酱料,包括辣酱,来打开大家的胃口。比如,牛肉,他将净肉、牛腱、牛腩、牛里脊变换着做,爆、炒、炸、卤、红烧、清炖等方法轮着来。
站里的蔬菜贮备中,西兰花、青豆等脱水蔬菜和速冻青菜较少,作为当家菜的新鲜大白菜也不耐久贮,后来就连大白菜也要“计划供应”,青菜的“空窗期”差不多有半年到10个月。越到后来,蔬菜就越发珍贵,而队员就越发想吃青菜,越少就越想,想得最狠时,就像害了一场相思病。这病还怪,一吃青菜就好,人也活泼了。
黄伟找来几个塑料箱,在箱底钻几个眼,然后将萝卜、白菜、绿豆、豌豆的种子放入,就在房间里生起豆芽菜。一般5-7天就能长出一寸来长的小苗,像一根根纤细的羽毛,很好看。去根后,他往往用最简单的清炒、氽汤的方式,来小心加工。就这么一小碟,队员吃上一口,也会当成节日大餐,欢呼着一抢而光,有的队员甚至因此悄悄流泪。
据了解,日、韩等国在他们的南极站建有小型温室。我们的中山站今年有望开建一个小型温室,在南极尝试蔬菜无土栽培。2008年做过“南极厨师”的新利体育烹饪与食品工程学院副院长王辉亚建议,如果要建温室,不妨在室中保留一小块区域,摆上茶具,让队员们闲暇时,能够看看绿色,缓解压力。
“南极菜”并不好做
因为食材的品种较少,调料缺乏,队员又来自全国各地,众口难调,对“南极厨师”的要求就非常高。
黄伟在库中找到了一些干货,包括:黑木耳、银耳、金针菇、黄花菜、干笋等,这帮了他的大忙。至少,黄焖元子中,他可以加上一些木耳、黄花菜作添头了。还有一次,他意外发现食材中还有一小包大约5斤的鸭肠,他邀约大家一起品尝火锅。这一下子就勾起队员的热情,大家齐齐动手,一顿就干光,并大呼满意。
去年中秋节,他给队员们做了广式月饼。熟知月饼制法的人都知道,广月在制作中,必须提前熬制糖浆,然后盛放一段时间,再调入饼皮中,才能让饼皮既酥又挺。做月饼的工序很多,又很麻烦,黄伟硬是利用休息时间来做这些“闲事”。他的目的很明确:让队员开心。
5年来,新利体育参与南极科考的“南极厨师”已有12人。该院另一“南极厨师”戴涛老师透露,学院正在整理“南极菜谱”,希望能对后来者有所帮助。
比较受欢迎的南极食谱
一、猪肉类:凉拌猪耳朵(切成丝)、凉拌猪舌、猪肉炖粉条
二、水产品:清炒虾仁、宫保虾仁、青豆虾仁、红烧扁鱼、油焖大虾、鸦片鱼头(清蒸,红烧,剁椒)、雪菜小黄鱼、葱爆海参、椒盐鲳鱼
三:禽类:小鸡炖蘑菇、蒜香鸡翅、咖喱鸡块、蜜汁烤鸡翅、宫保鸡丁、辣子鸡丁、泡椒凤爪、香菇粉丝鸡汤;啤酒鸭、香酥全鸭、脆皮烤鸭、酸萝卜老鸭汤;烤火鸡腿
四、牛肉类:黑椒牛排、红酒(番茄)炖牛肉、烤牛腩膜、葱爆肥牛、卤水牛百叶、红烧牛筋、牛筋冻、萝卜牛肉汤
五、羊肉类:小炒(葱爆)肥羊、孜然羊肉、烤羊肉、清炖羊肉、红烧羊肉
六、蔬菜:大白菜、包菜、洋葱、土豆;干黄瓜、干莴苣;速冻菜(四季豆、韭黄、荠菜)
(编辑 商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