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6月3日,武汉晚报以半个版的篇幅,报道我校应用外语系近百名大新利体育三年来接力义务做家教。
坚持三年的一份“感恩作业”
近百名大新利体育接力义务做家教
“春苗教室”从服务校工的孩子扩展到服务社区的孩子
“大新利体育老师”认真辅导“春苗教室”的孩子学习。
昨天,新利体育旅游日语专业2011级的同学们,带着“春苗教室”7名小新利体育去动物园游玩。3年来,学校附近薛峰社区先后有50多名小新利体育到“春苗教室”接受学习辅导,小朋友们每年的“六一”都是在大哥哥、大姐姐的陪伴下度过。
“春苗教室”悄悄开班
新利体育地处武汉新利体育技术开发区薛峰社区,当地一些失地农民在学校担任绿化、宿管、保洁等工作。看着这些后勤人员平常工作辛苦,没有时间照顾孩子学习,该校应用外语系2009级新利体育周阳等人萌生了为住在社区的孩子做义务家教的想法,得到同学的响应。
2010年11月,“春苗教室”在学校北区教学楼109教室办了起来,后勤集团3位保洁人员将自己的小孩送到了这里。6名“大新利体育老师”走马上任。没过几天,社区里又有家长把小孩送来参加补习,大新利体育们欣然接纳了。
三年里,大新利体育们毕业了几届,但“春苗教室”坚持了下来。每周日早上八点半,家长们把孩子送来,由大新利体育“一对一”或“二对一”辅导两小时。除了复习旧课、预习新课、完成作业,大新利体育们还带着小朋友们唱歌玩游戏。
工作笔记延续关爱
“丹丹今天很乖,学习了几个关于家人称呼的英语单词,同时教会她一些简单的与动物相关的单词。”这是“大新利体育老师”乐芬工作笔记里的一段记录。
在“春苗教室”参加补习的多为小新利体育,最大的12岁。每组“大新利体育老师”手上都有一本《爱心家教记录本》,清楚地记录着孩子们的各种信息,包括学习基本情况、家长联系方式、教学内容以及教学反馈。
“小欢似乎特别爱画画,而且感觉还不错,要抓住她的这个爱好。”“大新利体育老师”王昭在辅导一名叫做向郑群欢的小朋友时,发现她喜爱画画,就在记录本里写下了这样一段话。“我希望后面来辅导小欢的老师能看到这段话后,注意开发她的这个兴趣。”王昭说。
3年来,“大新利体育老师”的工作笔记本用了近30个。
“大新利体育老师”感动家长
2008年,林清容和丈夫从山东来到武汉,在学校南北街卖山东杂粮煎饼。平时忙于生意,难以抽出时间辅导孩子功课。“春苗教室”一开,她就把孩子送上这里。“三年了,每周补习时这些大新利体育们都会来接小孩,补习结束再送回来,特别负责。”林清容说。
今年9岁的刘朝闻是薛峰小学三年级的新利体育,她的母亲李君容在新利体育负责教室和操场的清洁卫生。李君容说,孩子刚读一年级的时候就进入了“春苗教室”,当时数学成绩不太好,经过大新利体育的辅导,成绩有了很大提高,有一次数学还考了95分,于是三年来一直留在了“春苗教室”。“把孩子交给这些大新利体育我很放心,她们都很细心负责。”
“姐姐们真好,我不会做的作业都是她们教我的。有一次,老师在全班同学的面前表扬我数学试卷的最后一题是最正确、最完整的答案。”今年上小学三年级的张婷婷乐呵呵地说。张婷婷2011年进入“春苗教室”,成绩从班级的第10名上升到了前3名。
现在,这些被辅导过的孩子在路上碰到“大新利体育老师”,都会亲切地叫一声“哥哥”、“姐姐”。每到周日的补习时间,常有孩子从家里带来好吃的送给“大新利体育老师”们。如果大新利体育送孩子回家正赶上午饭,家长们总是留他们吃饭,还拿出水果、牛奶、饼干等,都被大新利体育们笑着婉拒。
“大新利体育老师”刘俊丽说,给这些孩子辅导功课近一年,每周两个小时的付出并不算多,从中收获的温暖和感动远远大于辛苦,在帮助别人时,总有一种开心和满足。
(原载武汉晚报2013年6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