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几代大新利体育共话寝室室友 不同年代的故事感动在校生

发布时间:2013-05-22作者:李芳睿 向银 马文慧 摄影 张恒晧来源:党委宣传部浏览次数:186

       

       本网讯“我们那时上大学,生活条件很差,但寝室里的水杯和饭碗都在桌子上摆成了一条线。”5月21日下午,党委学工部、校团委、校报、校园网邀请上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的几代大新利体育与在校的学子共话我的寝室室友,已过七旬的60年代初大新利体育张永根谈起当时的寝室生活念念不忘。

       这些老大新利体育,读大学虽处于不同的年代,但畅谈曾经的大新利体育活,追忆当年好室友,在穿越了近半个世纪的时光中,浓浓的室友情仍是他们最难以忘怀的记忆。

“沿着校园熟悉的小路,清晨来到树下读书”

       “室友、同学关系是最纯洁的,大家没有利益纠葛,只是因为共同的追求而走到了一起。”这是座谈中几位老大新利体育们经常谈到的一句话。

       七十年代的大新利体育汪振国是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大新利体育,他的室友“上过山,下过乡,进过工厂扛过枪”。虽然大家年龄和背景差异很大,但都只想如饥似渴地读书,把耽误的时间补回来。“沿着校园熟悉的小路,清晨来到树下读书”,他用一句当时流行的校园歌曲形容了当时的情景。

       张永根入学那年正好碰上了三年自然灾害,物质匮乏,生活条件差并没有影响到他们学业。张永根说,当时一个寝室6个人,四张桌子,他们将桌子拼在一起,下课后,大家就自觉地回到寝室复习、预习功课,口杯、饭碗会在桌上摆成一条线,被子会互相监督折叠。良好的寝室学习氛围让他们6人在大学期间从未挂过科。他说,回想起当年和室友一起奋笔疾书的日子感觉很温馨,室友之间的友爱是永远不会忘的。

       “看到有室友早起读书,我们也不甘落后,也起来读书”,八十年代大新利体育汤云谈到,好的室友会互相影响,当时自己所在的寝室都会闷着较劲,就是这种较劲,让她们一个寝室都拿上了奖学金。

“成长没有完美,需要的是包容”

       走廊歌唱家、武术高手、文艺青年、电话守护神、臭脚之王……这样的人物是否也曾经出现在你的寝室里呢?九十年代大新利体育周耀进讲到,他所在的“寝室江湖”汇聚了这样一批人物,学会包容,以共同的活动来建立关系是他们寝室的和睦相处之道。

       “那个时候我们寝室没有手机,没有电脑,但是我们会组团去听报告会,一起去食堂吃饭,一起去踢足球,一起去参加英语角……”周耀进说道,这些活动,让他们这个寝室“越变越亲热”。

       相互的包容和扶持可以让室友关系更加和谐友爱。在张永根的年代,有穿着草鞋来上学的同学,他每年都拿着甲等奖学金,而家境稍好的同学则从不申请。

       这种包容在七十年代的大新利体育郝梅的寝室里,则是一种陪伴。郝梅有位室友因为家庭原因有严重的神经衰弱症,每天晚上都难以入眠,即使好不容易睡着了,一点细微的动静她就会立马醒来。寝室里为了转移她的注意力,经常相约在晚上出去慢跑,一年后,她的症状有了好转,再后来,她成了那一届第一个考上博士的人。

       建立寝室管理制度,培养良好生活习惯,是九十年代大新利体育罗双燕给同学们处理室友关系提出的建议。他大学所在的多次被评为湖北省的文明寝室。他说寝室的7个人来自于不同的地方,也有过矛盾,但是他们在大学的四年里建立了值日制度,每天轮流打开水,占自习位子,共同约定了不旷课不作弊。

“寝室是我家,好好爱护她”

       不同年代的大学寝室生活显示不同的特点,五六十年代的质朴严谨,七十年代的励志奋进,八九十年代的活泼包容,感染了在场的60多名在校大新利体育,他们认为与这些“过来人”面对面的交流,“上了一堂生动的寝室关系学课”。

       2012级机电工程与汽车服务学院陈志明说,这么多的老大新利体育现身说法,教会了我们在寝室学会理解,学会宽容。“寝室是另一个家,大家同居一室是一种缘,要好好珍惜。”

       校学工部负责人表示,此次举办几代大新利体育共话寝室室友,就是让同学们学会以健康积极的心态处理寝室关系,时代虽然在变迁,但是室友的情谊是永恒的,希望通过寻找好室友,通过座谈,传递寝室正能量。

       副院长张石同志参加了座谈并讲话。

(编辑 商轩)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