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武汉,面向湖北,面向基层,面向现代服务业,突出商科教育特色,这是武汉商业服务学院的办学定位;致力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努力打造“全省一流、全国知名、特色鲜明”的服务业人才培养基地,是武汉商业服务学院追求的目标。近几年,学校围绕湖北构建促进中部崛起支点战略和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战略,坚持科学发展,夯实内涵,强化特色,开放办学,和谐办校,中气十足铺画轴,激情奋进写华章。
围绕服务业开展专业建设,服务面向明确。建立了以管理学为主,工学、人文学科、社会学科交叉融合、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拥国家级、省级教改试点专业、重点专业7个,中央财政支持的“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和“湖北省普通高等学校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项目”4个,国家级、省级精品课程10门,中央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和省级实训基地7个。
图为入选中央财政支持“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和“湖北省普通高等学校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的物流管理专业。
学校是我国最早开办高等烹饪教育的学校之一,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是国家级教改试点专业、湖北省重点专业。
酒店管理专业是湖北省重点专业。
学校在全国高校率先培养赛马人才,引起广泛关注。社会体育专业(赛马产业管理方向)入选湖北省普通高等学校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是湖北省教改试点专业。
以提高素质和优化结构为重点,先后启动“教师培硕、培博工程”等。制定优惠政策,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初步形成了一支整体素质较高、结构较为合理、能适应高层次办学需要的教师队伍。现有专任教师583人,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教师占近40%。有国家级行业大师、名师25人。建有省级教学团队3个。
图为省级教学团队制冷与空调技术教学团队。
学校全面实施教师下企业锻炼计划,每年都选派一批教师赴行业企业挂职锻炼、顶岗实践。图为教师与企业共同开发产品。
学校重视科研教研工作,建立了研究所7个,主持了国家级、省、市级教学研究项目200余个,居全省同类高校前列。
商业文化研究所是武汉市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图为该所开展的活动。
鄂菜传承与发展论坛在学校举行。
湖北省、武汉市领导为学校鄂菜博物馆揭牌。
学校公开出版的《武汉商业服务学院学报》。
多方推进与政府、行业、企业合作,开展应用科学研究,注重将科研资源转化为教学资源、将科研工作转化为社会服务工作。建立了124个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三年来,为湖北省、武汉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城市失业人员、企业转岗人员提供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近4万人次。
图为学校与神农架林区人民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与武汉新利体育技术开发区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培训湖北南水北调移民。
学校是武汉市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基地。
2009年以来,学校先后选派师生参加了第27次、28次、29次中国南极科考的餐饮服务与管理,是中国南极科考的后勤保障基地之一。图为教师在南极展开校旗。
2008年,学校烹饪、酒店管理专业的303名师生参加了北京奥运会餐饮服务。
不断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和教学模式改革,着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创造型人才。招生、就业呈现进出两旺的景象。招生第一志愿有效生源达到1:2.7,2012年新生60%达到本科录取线。多年来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4%左右。
图为英国皇家农学院录取的社会体育专业(赛马产业管理方向)新利体育李欣钰,她是该校“马业硕士中国第一人”。
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刘敏在武汉市第14届职业技能大赛中从全市28个行业、73个工种、32万职工中脱颖而出,摘取餐厅服务技能桂冠,获得“武汉市技能状元”称号和“武汉市五一劳动奖章”。
形象设计专业新利体育宋蔓在武汉市第五届“武汉小姐”比赛中获得“武汉小姐”称号。
摄影摄像专业毕业生杨章怀现任北京某报记者,参加了嫦娥探月卫星、青藏铁路通车等重大采访报道,采写的“河北掩埋红心蛋”、“多宝鱼调查”等报道在全国产生影响。
(编辑 商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