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珍稀动物上餐桌 我校烹饪学院教师认为未必有营养

发布时间:2012-09-10作者:楚天都市报记者陈凌燕来源:楚天都市报浏览次数:171

       本网讯  近年来,鸡鸭鱼肉这类传统食物不再被人稀罕,而一些珍贵野生动物受到不少高档和特色酒店青睐,虽然价格不菲,但顾客却并不少。神汤仙鲵、干锅神鲵、鲵掌乾坤……以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娃娃鱼作原料的菜肴,在武汉部分酒店里出现,每份价格从五、六千元到上万元不等;高贵优雅的孔雀也飞上了餐桌,一道孔雀肉价格约在千元上下。

       98日,我校烹饪与食品工程学院副教授眭红卫接受《楚天都市报》采访时指出,这种食风不值得提倡。

       眭红卫认为,人们去吃这些动物主要是“猎奇心理”驱使,“因为没吃过,所以就会想尝一尝。而且,商家也多半抓住人们的这种心理,以‘珍稀’为噱头。”广东曾有一份调查显示,45.4%的人认为此类食物“能增加营养”,而“出于好奇”的占37%,“为了显富”的占12%。

       眭红卫说,从营养价值的角度,这些珍稀动物的性价比也比较低。目前尚无这些珍贵动物营养更丰富的研究报告。论营养特点,娃娃鱼不会与其它两栖类有太大差别,同理,孔雀跟鸡、鸭等其它禽类也是大同小异。而若论口感,孔雀、鲨鱼等的肉质比较粗糙,如果不做特别的制作,也不会好吃。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中医科主任宋恩峰教授也表示,古人记载的不少物种与药性的关系,如今已渐渐“出局”,因为其没有足够的实践检验,属于“存疑待考”的性质。而且,就算真有一定药效,也不可能比其他具有同类药效的动植物强大。因此他认为,在安全、卫生有保证的前提下,人们实在好奇尝尝也行,但别抱着治病或养生的预期值。

(编辑:李芳睿)

返回原图
/